乌龙茶鉴赏网

中国玉文化:孔雀石艺术品的魅力与鉴赏

01-04

文/王玉锋

孔雀石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Mallache,意思是“绿色”。孔雀石是以绿色为主色调的玉石,鲜艳的色彩、独特的花纹与孔雀羽毛极为相似,故将其命名为孔雀石,视为吉祥和瑞之石,美丽与美好是人们赋予它的代名词。


从古至今,孔雀石凭借独特的外表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和欢迎。根据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孔雀石制成的工艺品。近代地质学家章鸿钊所著的《石雅》将孔雀石描述为“其色美,故俗以珍玩。苏颂图经谓信州人琢为腰带器物及妇人服饰”,由此可见,孔雀石因独特、美丽的外表而被作为赏玩之物,更是成为达官显贵的配饰之物。古埃及人则是将孔雀石视作辟邪之物,往往作为护身符给孩童佩戴,以保平安;德国人则习惯在孔雀石上雕刻太阳,太阳象征着光明,在他们看来,这两者结合就能发挥驱除邪灵的功能。


《持莲仕女》 孔雀石


孔雀石日晒夜露不变色,经过光照则会从内到外透出绿色,显现出神秘、清雅的感觉,因此,古人称之为“绿青”“石绿”和“空青”等。孔雀石还是炼铜的重要矿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提到:“石绿生铜坑内,乃铜之祖气也。铜得紫阳之气而绿,绿久则成石,谓之石绿。”意思就是孔雀石常与铜矿相伴而生。由此可见,古人早已发现铜矿与孔雀石之间的内在联系,地质勘探学家通常会根据孔雀石来判断周围的黄铜矿体,以便为野外工作做好规划,从而找到原生矿体。

除此之外,孔雀石经过粉碎、研磨、漂洗和提纯等步骤后方可制作成“石绿”颜料,由于孔雀石的放射状结构和致密细腻质地,使得“石绿”颜料具有稳定性,且色泽艳丽,可保画作千年不褪色。北宋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就使用了孔雀石和蓝铜矿制成的“石绿”和“石青”颜料,两种颜色的搭配,描绘出了中国山水意象。由于孔雀石制成颜料的工艺复杂繁琐,故而价格极高,只有皇室和贵族方可使用。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合成技术广泛用于各个领域,“石绿”慢慢地才被合成颜料所取代。


如前文所述,孔雀石除颜色同孔雀羽毛相似之外,它也呈典型的条带状,这便成为孔雀石区别于其他玉石的显著特点。但孔雀石不如其他玉石那般坚硬,它的硬度最低仅为3.5-4,柔韧性差,质地脆弱,因此,收藏把玩时要格外小心,否则很容易破碎。

孔雀石属于天然蚀变矿石,内部含有铜碳盐元素,常常作为铜矿的伴生物出现,因此,容易与盐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容易溶解。孔雀石属于单斜晶系矿石,密度介于3.54-4.1g/㎝³之间,折射率1.66-1.91,双折射率0.25多,色性为无色——黄绿——暗绿,结构主要以柱状、针状、葡萄状为主,形态各异。由于地质结构的差异,并非所有的孔雀石都具有高收藏价值。宝石级的孔雀石呈翠绿、粉绿等颜色,并且拥有同心花纹以及肾状、放射状花纹等,具有丝绢光泽或玻璃光泽,整体呈现微透明至不透明状态。


《持莲仕女》背面 孔雀石


孔雀石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和地方气候有着紧密的联系,石灰岩是孔雀石形成的重要条件,而且必须要有硫酸铜溶液与之发生化学反应,才能最终形成。但是硫酸铜溶液的形成条件取决于地表硫化物的氧化和水资源,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一条件寻找孔雀石。地下水通常在地表以下150米处,这里往往便是孔雀石形成的重要地区。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铜矿氧化层所处的环境较为密闭、干燥,孔雀石就可能会转换为蓝铜矿,这也是我们很少会在气候干旱地区发现绿色孔雀石的原因,这种奇妙的转化也侧面反映出自然界的神秘,更赋予孔雀石独一无二的特性。因此,我们所见到的孔雀石与蓝铜矿、自然铜等铜矿物共生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雨水多,昼夜温差小,铜矿床分布广泛,这就为孔雀石的生成提供便利的自然条件。


世界范围内盛产孔雀石的地区有非洲、澳洲、亚洲和北美洲等,而在我国,孔雀石分布广泛,其中著名的有广东省阳春市、湖北省大冶市等。由于各地的地质情况不同,孔雀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阳春市的孔雀石储量丰富,位列全国第一,且颜色鲜艳、品质极佳、不易褪色,属于佳品;湖北省大冶市曾经发现过猫眼孔雀石,这类孔雀石非常稀缺、难得一见,另外该地出产的孔雀石涵盖了肾状和葡萄状等集合体,表面颜色深浅不一,呈条带状和环带状,因此,被公认为孔雀石中质量最佳的石种。


《持莲仕女》局面 孔雀石


业界将孔雀石划分为晶体孔雀石、块状孔雀石宝、青孔雀石、猫眼孔雀石和孔雀石观赏石等。晶体孔雀石是具有晶形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孔雀石,数量稀少,个体小、重量轻;块状孔雀石是密度较高的块状体孔雀石,形状有圆形状、块状和柱状等,体积大小不一;青孔雀石又称作“杂蓝银孔雀石”,是由孔雀石和蓝铜矿结合而成的,结构紧密,蓝绿相映呈现不一样的风格特色,且硬度极高便于雕琢;猫眼孔雀石是具有平行花纹的纤维状孔雀石,经过雕琢,为弧面形并呈现猫眼效应;观赏孔雀石也称为盆景石或观赏石,天然性是其最大特征,经过自然洗礼而成,本身无需人工雕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孔雀石的颜色是独一无二的,各式各样的天然绿色条纹塑造了不同的造型,韵律自然,耐人寻味。颜色亮度和花纹魅力是孔雀石加工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和突出表现的重要因素,设计加工时必须定向切磨,将最完美的花纹置于宝石的顶面或者显眼的位置。对于条带花纹,在切磨时,要保证孔雀石的观赏面较大,以更好地展示花纹的完整性和平衡性。而对于青孔雀石则更要注意色彩和纹饰的平衡性,在抛光时要求成品光洁细腻,将孔雀石的丝绢光泽完美地体现出来。


《持莲仕女》局面 孔雀石


这里要介绍的孔雀石雕刻作品《持莲仕女》,灵感来源于清代的仕女画和仕女题材玉雕。其材质细腻致密,花纹清晰流畅,精心雕琢了一幅“仕女持莲图”,人物神态文静优雅之中不失妩媚,再现了古代仕女清丽典雅的气质。作者在创作上借鉴了清代仕女玉雕的风格,造型上多以眉目清秀、体态纤瘦的玉女形象出现,凤眼、柳叶眉、樱桃小口、鹅蛋脸,非常符合清代社会对美丽女子的审美标准。在这件孔雀石作品中,只见仕女亭亭玉立,身姿婀娜,发髻高盘,面若桃花,衣带飘飘,左手持一束莲花,画面构图完整细致,整体意境安静祥和。作品充分强调外举与内在的协调,注意到体姿、意向、动势的融合统一,兼具传统技艺中“起”“亮”“收”“蓄”等塑形特点。作者以文人的审美、精湛的手法,诠释了我国古代仕女的完美形象,可谓“天人合一”。



斯里兰卡宝石

核雕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