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鉴赏网

武夷岩茶的简介与认识

06-14

你好,我是武夷岩茶君,很高兴认识你!

有人爱我岩骨花香,有人赞我水中沉香,在此由衷的感谢大家对我的厚爱!但也听闻一些朋友说“想认识我很难”。其实我也和想和大家交个朋友,不如我先自我介绍一番。


首先,请看我的族谱。

我来自茶叶六大家族: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中的青茶(乌龙茶)家族。乌龙茶起源于福建,属于半发酵茶,性平和, 有天然花香味,汤色金黄或橙黄,滋味醇厚,鲜爽回甘的特点。

乌龙茶按产地分为四大乌龙,即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闽北包括武夷山、建瓯、建阳、水吉等地,闽北乌龙中产于武夷山市境内的乌龙茶,即为武夷岩茶君本君是也。


其次,呈上我家住宅户型图,敬请参观!

我家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内,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之间。境内所产乌龙茶受武夷岩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非武夷山市境内所产乌龙茶们,你们不要冒充我哦!

武夷山市境内,因山场的土壤、环境等因素差异较大,所产茶青原料品质高下有别。坊间根据所产茶青品质特点,将武夷岩茶细分为正岩坑涧名茶、正岩茶、半岩茶、洲茶、外山茶。其中三坑两涧所产茶青以高品质而著名,三坑两涧指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悟源涧、流香涧。但茶青只是原料,与成品茶之间还隔着一套复杂且精细的制作流程,如果制作不当或工艺不到位,成茶品质难免降低,无法保证好茶青必出好茶。因此以山场作为唯一标准来辨别茶叶品质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然后,来感受一番武夷山的气候环境。

我生活的武夷山地区,平均海拔650米,年平均气温18-18.5℃,年降雨量约2000毫米,年平均湿度在80%左右。

武夷山景区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多悬崖峭壁,一条深长峡谷盘卧其中,峡谷两侧是九座危峰,分南北对峙骈列。茶园地处峡谷山涧间,云雾易聚难散,空气湿度大;谷中松柏成林,竹海连绵,生态极佳,为茶树提供尤为适宜的生长环境。


接着,请看我的成才之路。

从茶树上采摘合格的茶青,需要历经“锤炼”,方可华丽转身,成为具有“岩谷花香”品质的干茶。

武夷岩茶的制作技艺历经千年历史传承,汇聚了数代工艺传承人的智慧结晶,可以说是微妙精深。主要有8项工序: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剔拣→复焙→炖火。其中做青、炖火是最核心的两道工序。

做青:做青是岩茶初制过程中最为核心且精巧的工序之一,目的是通过多轮摇动和静置控制青叶逐步发酵。整个做青过程需经6~7轮的摇动和静置,时间为8~12h。青叶经多轮摇动后,叶缘细胞的破损程度逐渐提高,发酵速度也加快,青叶的红变面积逐渐扩大,生化发酵使叶内的芳香物质不断累积,青叶由原来的青气转化为清香,叶面清澈,叶脉明亮,叶色黄绿,叶面凸起呈龟背形(俗称“汤匙叶”),红边显现。这时,说明做青已适度,迅速将青叶进行杀青,稳定最佳做青效果。

炖火:茶叶在足干(含水量7%左右)的基础上,再进焙笼进行低温慢炖。这也是武夷岩茶所特有精巧的工序。岩茶经过低温久烘,促进了茶叶内含物的转化,同时以火调香,以火调味,修复做青工艺中的一些缺陷,使香气、滋味进一步提高,达到熟化香气、增进汤色、提高耐泡程度的效果。不同茶品对炖火需求不同,火攻按程度高低可分为轻火-中轻火-中火-中足火-足火,对应进行1~5轮炖火。


最后,再翻翻我家的户口本。

户口本名为《武夷岩茶君的大家庭》,在册兄弟姐妹800多人,各有其名。

或由故事或传说而得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等。

或以茶的香型而得名,有肉桂、白瑞香、石乳香、十里香等。

或以生长环境而得名,有半天腰、不见天等。

或以茶树形态而得名,有铁罗汉、凤尾草、醉洞宾等。

或是外乡优异品种引入,有水仙、矮脚乌龙、奇兰、梅占等,也融入到武夷岩茶的大家庭中。

兄弟姐妹虽多,但产量贡献却差异巨大。以肉桂、水仙、大红袍(拼配)产量最高,约占岩茶总产量的90%,是名副其实的当家品种;五大名丛和奇种的品种多,但产量占比小,约为10%。

你好!我是武夷岩茶君,很高兴认识你!

=============================

欢迎关注【丹岳茶社】,这里记录茶与生活,分享茶的故事。

天然水晶

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