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鉴赏网

历代手串大赏:从战国到明清的精美饰品(多图预警)

09-20

- 编者按 -

珠串最早的历史来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最早的宗教来源也早在道教就出现过,而最早将珠串形成文化体系的却是汉传佛教。时至今日,我们可以通过各大拍场的拍卖情况,来得知珠串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逸趣”。

战国时期的手串

2016年香港华辉拍卖行第73期拍卖会“三味佳趣—香港私人珍藏 竹刻、牙雕、玉器精品专场”有一条战国 玛瑙律手串。根据图录展示,我们看到战国时期的手串单珠并不统一,扁扁的珠子有点像算盘珠。

香港华辉2015年秋拍上的战国 水晶橄榄形手串(连竹节形手串)耐人寻味。以如今的审美看来,这个时期的手串做工之粗劣让人不忍目睹,然而,它的历史意义却远非现代精工机械所制造出来的手串可以比拟的。

汉朝时期的手串

汉朝的手串很有意思。受儒家思想和道家黄老思想影响,使得这一时期对玉器的需求及制作成为我国整个封建时代的一大高峰。汉朝的手串也不能免俗,这个时期的手串多为玉石制品。

北京中拍2007年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的汉 螺纹玉珠手串就是白玉质。表面雕琢凸起的谷纹,并隐见螺旋纹。玉质温润,色浆原重,雕工细致。每颗玉珠均有斑驳陆离的红、黄、褐等泌色。与汉人审美极为贴合。

北京翰海2004年春拍的汉 旧玉手串采用活扣的样式,这种造型让人不免想起盘扣工艺,由此可见匠人的奇思妙想很多时候是共通的。

唐朝时期的手串

东晋(公元317~420年)时代所翻泽的《木槵子经》,让国人知道了念珠这一称谓。延至唐代,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记载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至此,佛珠便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人俗之问普遍流传开来。

香港华辉2013年春拍场上就有一条唐 玛瑙珠手串。这条手串珠子似橄榄,色泽艳丽多变,珠体上纹理绵延,深邃的黑、端庄的红、清丽的牙白交错勾勒出盛世华年。

唐朝时期的手串型制也是丰富多彩的,譬如中联环球在2015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的唐八棱手串就是一例。纵然过了千余年,唐代的手串仍然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包容之美。

宋朝时期的手串

宋朝时期的手串有两大来源,一则是拍场上的旧物,一则是考古出土的文物。宋代金陵长干寺地宫中的水晶念珠和水晶摩尼宝珠,就是出土文物的典型案例。这个珠串无“佛塔”,从三通中直接分出两条记念(记子)。

宋代金陵长干寺地宫中的水晶念珠和水晶摩尼宝珠

江西波阳宋墓出土水晶珠

广东古今2012年冬拍上的宋 玛瑙线珠项链,可谓是最接近清代佛珠样式的珠串。有人称其为“最早的官样佛珠模板”,至于真实性与否,由于历时久远实难考究。

除了这种“正经”的珠串外,“不正经”的珠串也是常见。天津文物2004年迎春文物展上的宋 白玉勒子手串就是一种“不正经”的手串。即便同为柱状,有的是圆柱、有的是方柱、有的竟然是三角柱……脑洞之大,可见一斑。

元朝时期的手串

北京桑杰国际拍卖2016夏季艺术品拍卖会的“珠串精萃专场”,有一件元代 元明多宝手串。这条手串的外观看起来有点“任性”,不但每一颗珠子的材质、颜色、形状不一样,甚至雕工也是不统一的。

这种任性的手串搭配风格,在元明时期屡见不鲜。同一专场的另外一件元明 多宝星月菩提纯金珠串也有这种“不拘一格”的气质。值得一提的是,直到这个时期,手串上的“三通”还不是常见的搭配。

明朝时期的手串

拍场上见到的明代手串“两极分化”有些严重,要么就是追求个性的“自由风”,要么就是与清代手串相似的“端庄范”。除了风格上的审美差异外,珠串也以扁平为主,一木君查了很多拍场的资料,个性的明代手串中少有见圆珠。每个珠子的样式不同是一种,随性的添加隔珠也是一种……这样的珠子带着不膈手吗?

香港华辉“三味佳趣—香港私人珍藏 竹刻、牙雕、玉器精品专场”也有一条明 琉璃珠手串 。十颗苹果珠穿在一起,不加佛头三通等装饰物,就是一条光华内敛、不带宗教含义的装饰用品。

清朝时期的手串

清代是佛珠手串飞速发展的时期。明式的家具、清代的珠串都是历史工艺的巅峰时期。如今传世的清代珠串多集中在雍正和乾隆时期。三通、十八子、朝珠等等概念都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看如今的清代手串,多多少少都有这些印记。

北京诚轩拍卖在2008年秋拍的“瓷器工艺品专场”上,拍出了一条清雍正/乾隆 伽楠香嵌金珠寿字纹手串,手串由20颗伽楠香珠及相同材料的佛头、背云、坠角组成。每颗串珠以鎏金铜珠嵌饰两组团“寿”、长“寿”字样,寓意吉祥长寿。背云与坠角亦以相同技法饰“寿”字纹。

乾隆时期的手串在拍场上更是多见,譬如澳门恆瑞、北京保利、北京永乐、北京匡时等很多拍场都有其踪迹。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宝瑞盈在2013年秋拍的时候,曾拍卖过一条清乾隆 琉璃瓜楞手串。说它特别,一个是瓜楞的形状作为珠串并不多见,二是这条手串是清代不多见的“无三通”。

-- 转载请在文首注明出处 --

总策划丨林育程

编辑 | 知木网/一木君

图片来源 | 雅昌艺术网

运江石

武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