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鉴赏网

资治通鉴第六卷:共同阅读之旅

08-31

1.公元前399年

王子“定”出奔晋国。

虢山崩塌,泥石壅塞黄河。

公元前398年

楚国围攻郑国。郑国人杀死国相驷子阳。

读者以为:公元前399年出逃奔往晋国的王子“定”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周天子的王子,名叫姬定,一种是楚国的王子,叫芈定,因为公元前704,楚武王熊通就自立为王。


2.公元前397年

出现日食。

三月,战国四大刺客之一的聂政杀死韩国国相侠累。侠累与濮阳人严仲子有仇,严仲子听说轵地人聂政很勇敢,便拿出一百镒黄金为聂政母亲祝寿,想让聂政为他报仇。聂政却不接受,说:“我的老母亲还健在,我不敢为别人去献身!”等到他的母亲去世,严仲子便派聂政去行刺侠累。侠累正端坐府中,有许多护卫兵丁,聂政一直冲上厅阶,把侠累刺死。然后划破自己的面皮,挖出双眼,割出肚肠而死。韩国人把聂政的尸体放在集市中暴尸。并悬赏查找,但无人知晓。聂政的姐姐聂听说此事前往,哭着说:“这是轵地深井里的聂政啊!他因为我还在,就自毁面容不使连累。我怎么能怕杀身之祸,最终埋没我弟弟的英名呢!”于是自尽死在聂政的尸体旁边。读者以为:战国时期的人文精神非常纯粹,为了朋友的道义,真正做到“士为知己者死”,独自一人光天化日之下,光明正大地刺杀一国宰相;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姐姐,刺杀成功后,自毁面目,挖出双眼,割出肚肠,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和决心。而聂政的姐姐,为了弟弟英名传扬于世间,不畏生死前往认尸,并自尽在弟弟身旁。聂政姐弟两人的气节,贯日长虹,正如古人云: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


3.公元前396年

郑国宰相驷子阳的余党杀死国君郑公,改立他的弟弟姬乙,是为郑康公。

宋国宋悼公去世,其子宋田即位,是为宋休公。

公元前394年

齐国攻打鲁国,攻占最地。

郑国的负黍地方反叛,复归顺韩国。

读者以为:公元前396年至公元前394年,资治通鉴未记录公元前395年,说明可能并无发生什么大事,无事可记。且这段时期,主要记载郑国和宋国两个小诸侯国的国君更迭,和齐国攻打鲁国、被郑国占领的一块地盘复归韩国。就纷乱不堪、战火纷飞的战国而言,算比较波澜不惊的三年了。


4.公元前393年

魏国攻打郑国。

晋国晋烈公去世其子姬倾即位,是为晋孝公。

公元前391年

秦国攻打韩国宜阳地方,夺取六个村邑。

起初,齐国田常生襄子田盘,田盘生庄子田白,田白再生太公田和。这年,田和把国君齐康公流放到海岛,让他保有一个城的赋税收入,以承继祖先祭祀。

读者以为:一、可能读到此处会提出一个疑问,不是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了,怎么还有晋国?这里作出解释: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魏国占领晋国最核心的政治、经济区域,同时控制晋国,仅留下绛与曲沃两块地给晋国国君。一直到晋孝公的儿子晋静公即位后,赵魏韩三家划分晋国仅有的土地,废晋静公为庶人,晋国彻底灭亡。二、田氏放逐齐康公到一座海岛上,后齐康公死,姜太公在齐国国君一脉便绝嗣了。


5.公元前390年

秦国与晋国大战于武城。

齐国攻打魏国,夺取襄阳。

鲁国在平陆击败齐国军队。

公元前389年

秦国入侵晋国。

齐国田和在浊泽约会魏文侯及楚国、卫国贵族,要求作诸侯。魏文侯替他向周安王及各国诸侯申请,周安王准许。

读者以为:上述时间段内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莫过于周安王承认田和的齐国诸侯,田氏代齐。


6.公元前387年

秦国攻打蜀地,夺取南郑。

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

魏武侯顺黄河而下,在中游对吴起说:“稳固的山河真美啊!这是魏国的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当初三苗氏部落,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他们不修德义,被禹消灭了。夏朝君王桀的居住之地,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其南面,羊肠阪在其北面,但因朝政不仁,也被商朝汤王驱逐了。商朝纣王的都城,左边是孟门,右边是太行山,常山在其北面,黄河经过其南面,因他施政不德,被周武王杀了。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主您不修德政,恐怕就是这条船上的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魏武侯听罢说道:“对。”

读者以为:统治者的危机,往往是内外相互影响的,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军事实力对抗的背后是经济与政治的比拼。吴起所说:决定战争胜负在德不在险。国家内部修德政,国富兵强,必然走向胜利。相反,国家内部不修德政,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纵然有天险,也逃脱不了失败的结局。毕竟天底下没有攻不破的险要。

《布局天下》云:潼关虽险,毕竟项羽曾入之,曹操曾入之,刘裕曾入之,安史叛军亦曾入之。

瞿塘虽险,毕竟岑彭曾入之,桓温曾入之,朱龄石曾入之,刘光义曾入之,汤和曾入之。

剑阁虽险,毕竟邢峦曾入之,尉迟迥曾入之,郭崇韬曾入之,王全斌曾入之。

长江虽险,毕竟晋师曾渡之,隋师曾渡之,宋师曾渡之,元师又曾渡之。

决定一个国家兴亡的最根本因素还是在于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祖母绿价格

兰亭序全文